來源:本站
作者:文化中心管理員
發布時間:2013年05月10日
瀏覽:1995 次

每一座城都有獨特的人文底蘊,并以此吸引喜歡這座城市的人們,人們給城市帶來了各種繁華,城市也賦予了他們無數的機會和夢想。作為“財富之城?成功之都”的成都就是這樣一座充滿魅力的城市。但是,日新月異的發展背后,一個“堵”字,卻成了如今所有大中型城市都繞不過的難題,成都也不例外。
擁堵面前,成都在不斷地尋求改變。去年,成都最為重要的緩堵保暢工程——“兩快兩射”工程動工。中國五冶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在川大型央企,承建了其中的成溫路改造工程。?從去年8月3日正式開工,到今年5月5日最后一個伸縮縫施工完畢,現已基本完成了成溫路改造工程,搶回了將近5個月的工期,打贏了這場緩堵保暢的“戰役”。
好消息是,本月底,成溫射線高架將通車。成都城西的交通通行能力將因此進一步提升,屆時,從二環成溫立交到三環蘇坡立交只需3分鐘。?
抽調精兵強將“護航”?攻堅克服五大難題
成溫路改造工程全長2.5公里,工程主要包括互通立交改造、快速路和快速公交(BRT)系統等內容。自中標后,中國五冶高度重視,迅速成立了成溫路改造工程領導小組,由公司高層領導擔任項目總負責人,第一時間從上海抽調30名骨干精英,從川內抽調了37名骨干力量組建高效的項目團隊。中國五冶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打好成溫射線建設“這一仗”。
盡管如此,客觀的困難還是擺在面前。成溫路改造工程正式開工以來,就面臨了五大難點,但中國五冶一一攻克。
工期緊。中國五冶進場時,比“兩快”其他參戰的單位晚了近4個月,但工程量相當,竣工要求一樣。這意味著,平均每月完成建安產值近1億元,才能滿足工期要求。對此,中國五冶一方面將整項工程分為兩大工區、四個作業隊、調集綜合能力過硬的專業施工隊,嚴格按工序要求流水作業,確保工程快速推進。另一方面,以策劃為龍頭,以合同為依據,實施的全過程精心策劃,通過每周一次專題梳理,各個環節的策劃分析,使員工對工程心中有數。同時,設立相關的考核機制,嚴格監督人、機、材的到位情況,要求各施工隊倒排施工計劃并細化到月、周、天。
地處鬧市。施工段包括金沙客運站,長短途車輛、公交車及人員不斷進出,使交通十分擁擠,加之青羊大道口地鐵施工也在推進,施工面窄,組織吊裝運輸障礙大。針對這種現狀,中國五冶優化施工方案,不斷增加勞動力和機械投入。在墩柱、蓋梁施工階段,施工人員從700人增至1000人;加大周轉材料的投入,增加近百套模板;對周邊原綠化地段進行全拓寬硬化,保障車輛通行。?
施工難度大。地下管線老化、錯綜復雜,施工難度大。中國五冶從大局出發,主動作為,把外部的遷改當成自己的事情來落實,提前請業主、設計、各管線權屬單位集中進行技術交底和踏勘,商討科學的方法確保地下管線安全。同時派專人負責拆遷工作,主動配合相關單位外運土方,修復電力通道等,為管線順利遷改創造了條件。?
資源緊張。成溫路改造工程比兄弟單位晚開工4個月,前期部分優勢資源已被其他施工單位“占得先機”,為此,項目部一方面與制作單位協調,采取各種方式解決模板問題,滿足施工需要;另一方面精細施工計劃,提前一月告知梁廠,使預制箱梁按每日計劃生產,增加儲存量,確保吊裝需要。?
? 安全管理難度大。多個作業面同時施工,車輛多、行人密集,橋梁施工臨空面多,安全管理難度大。項目部專門成立了以各施工作業隊專職安全員為主力的安全管理小分隊,加強日常安全巡查和交通疏浚,嚴格執行安全管理的相關規定,保施工安全。
創新工藝?開創同類橋梁施工先河
首次采用?“鋼桁架無支架施工”
創新,是中國五冶集團推崇的主流文化。在成溫路改造中,中國五冶不斷創新工藝技術,優質高效地推進工程順利進行。中國五冶首家采用了一次澆注成型的清水混凝土方案。相比傳統的現澆混凝土,清水混凝土在配合比、攪拌工藝上要求高很多。集團公司派專人駐場對混凝土原材料及攪拌工藝進行嚴格控制,保證質量,并對模板表面、拼縫、底部處理和模板鏈接、混凝土配合比等材料細節提出了專門的要求,并將實施方案對所有人員進行培訓,做到了實施前有交底,過程有依據、有標準。鑒于模板質量是確保清水混凝土外觀質量的關鍵,集團公司還安排專人駐廠進行質量控制,模板出場前實行預拼裝,檢查模板的拼裝成型質量。墩柱蓋梁實施前,更是在施工現場模擬施工了一個墩柱,用以檢驗施工工藝及模板方案。?
施工過程中,受地鐵施工站臺基坑開挖影響,成溫路改造青羊大道口7個墩柱蓋梁進城右側半邊懸空,左側又必須保證交通通行,致使無法按常規的支架搭設方法施工該處蓋梁。針對這一情況,中國五冶組織設計人員、項目部技術人員及作業隊伍有關人員進行多次論證,最終選擇“墩頂懸挑鋼桁架懸掛模板施工技術”,編制了詳盡的施工方案,并組織成都市知名專家進行論證后實施。
“墩頂懸挑鋼桁架懸掛模板施工技術”(又稱“鋼桁架無支架施工”),即在施工完畢的墩柱承臺上架立四根鋼管立柱做為支撐,四根鋼管立柱頂端橫挑型鋼,通過型鋼上設置桁架受力,型鋼下掛支撐模板體系完成模板固定。這一施工方案在同類橋梁施工中也屬首次,對于城市橋梁施工場地窄、地下開挖基坑無法搭設支架,且保證底層道路車輛通行的情況特別適用,開創了同類橋梁施工中的先河。這一技術創新也吸引了多家省市媒體的關注。
一個優秀的團隊?彰顯央企風采
成溫路項目團隊是一個綜合中國五冶集團成都路橋工程分公司和上海機械化分公司各自優勢的團隊,前者長期在成都市區進行施工,對成都市市政工程施工的要求和特點非常熟悉,而后者擁有長期以來橋梁施工的豐富經驗。這兩個公司從內部調配大量精兵強將參與到成溫路項目建設中來:其中一級建造師5名,具有10年以上市政橋梁施工經驗的骨干占團隊人員的50%以上,通過優勢互補,強強聯合,這個優秀的團隊一次次攻堅克難,為順利完成各個既定節點作出了貢獻。
一個優秀的團隊,離不開一群敬業的人們。文興勇是項目總工程師,他既要負責工程技術控制,又要負責變更設計,外聯業主及設計單位,事無不俱細,總是把施工中遇到的問題及時跟項目其他班子成員匯報,一起研究施工方案,在青羊大道節點改造中,由于與地鐵施工交叉,僅僅是樁基就需要打50多米,再加上該節點成溫路主線區域無法搭設墩柱支架,這就給現場施工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整整一個星期,文興勇除下工地,就是和同事討論施工方案,很多時候都要討論到第二天凌晨3點。一個星期內,大家先后制定了四五套方案,并對每一套方案都反復地進行可行性評價。最終,他從橋梁水中墩柱作業技術里找到靈感,在國內市政工程項目中首創“鋼桁架無支架施工”技術。40歲的施工經理李代光是四川簡陽人,參與過寶鋼等多個大型項目建設。在這次建設中,他不斷忙于施工現場指揮。雖然從項目部到他家不到100公里,但從項目進場以來,他從未回家過一夜,就連春節,都是妻子兒女來到項目部陪他一起過。李代光說:“能為家鄉建設出把力,心情很激動;雖然犧牲了很多個人時間,但這都值得。”?
如今,一條嶄新筆直的高架宛如彩虹一般架設在空中,城西往日的擁堵也將得到緩解。在這背后,不能忘記,中國五冶竭盡全力,用辛勤的汗水履行了央企的社會責任。
?
上一篇:成都日報報道:中國五冶集團成溫路改造工程紀實
下一篇:《四川日報》專版報道中國五冶集團六十五周年華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