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五冶科技中心大廈(錦江區柳江文化設施項目)通過主樓部分竣工驗收,將承載集團公司智能建造中心、城市更新工程中心等八大工程中心,培育發展建筑業新質生產力,打造行業科技高地。
該項目坐落于成都市錦江區柳江街道柳蔭路與錦江大道交叉口西北側,占地面積約39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1.56萬平方米,建筑總高度23.6米,地上6層,地下3層,裝配率高達91.48%,凸現了現代化建筑的高效與環保特性。項目以綠建三星和近零能耗建筑設計為目標,通過集成多種創新性技術,打造了一種綠色、生態、人性化的建筑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采用了外立面自適應遮陽系統、數字孿生系統及弱電智能化系統、立體生態系統、中水雨水回收系統、纖維光導管系統、光伏板及光伏發電玻璃系統等多項先進技術,在綠色建造、節能減排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據測算,五冶科技中心大廈全年總節能量超過60萬千瓦時,減少碳排放超過300噸,為經濟社會綠色化、低碳化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五冶科技中心大廈的外觀設計獨特,層層懸挑結構如同一條躍出海面的鯨魚,象征著未來科技的突破、創新與超越。特別是建筑外立面自適應遮陽系統,采用了五冶自研專利技術——電動自然光調解與照明集成百葉系統。這一系統能夠根據室內光照強度自動調解百葉豎向位置,實現夏季遮陽,冬季采光采暖的雙重效果。在夜間,百葉合攏后,建筑外立面在燈光映襯下呈現出一幅美輪美奐的山水畫卷,為錦江區夜景增添了新的亮點。
為將設計圖變為實景圖,在建設過程中,項目部成立了黨員突擊隊,對施工圖紙進行了深入研究,針對施工中的關鍵技術問題進行了多次討論,最大限度優化施工方案,為項目設計落地提供了基礎保障。期間,項目采用了中心支撐-鋼框架結構塑造了建筑的層層外挑造型,實現了大面積露臺空間,并通過數值模擬軟件精確計算,確保鋼結構變形偏差在規定范圍。施工過程中,項目部以嚴苛態度、超高標準剛性執行策劃,順利通過四川省、成都市標準化工地驗收、成都市綠色施工工地驗收,并榮獲“成都市優質結構工程”稱號。
據悉,五冶科技中心大廈將于4月底實現全面竣工,并舉行亮燈儀式,屆時不僅將為城市增添新地標,也為建筑業綠色、智能發展注入新動力。(陳蕾)